作品包括:
设计说明书1份,共130页,约72000字左右
CAD版本图纸,共5张
目 录
一般部分
1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 3
1.1井田概况 3
1.1.1位置与交通 3
1.1.2地形地貌及水系 3
1.1.3气候与气象 3
1.1.4地震烈度 3
1.1.5矿区经济概况 3
1.1.6水源及电源 3
1.2井田地质特征 3
1.2.1地层 3
1.2.2构造 3
1.2.3水文地质特征 3
1.3煤层特征 3
1.3.1煤层特征 3
1.3.2煤质 3
1.3.3 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3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3
2.1井田境界 3
2.1.1井田范围 3
2.1.2开采界限 3
2.1.3井田尺寸 3
2.2井田地质勘探 3
2.3矿井地质储量 3
2.3.1储量计算基础 3
2.3.2矿井地质储量计算 3
2.3.3矿井工业储量计算 3
2.4 矿井可采储量 3
2.4.1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3
2.4.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3
2.4.3断层保护煤柱 3
2.4.4风井保护煤柱 3
2.4.5大巷保护煤柱 3
2.4.6矿井可采储量 3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
3.1矿井工作制度 3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
3.2.1确定依据 3
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
3.2.3矿井服务年限 16
3.2.4井型校核 3
4 井田开拓 3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 3
4.1.2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的确定 3
4.1.3井田划分 3
4.1.4主要开拓巷道 3
4.1.5开拓方案比较 3
4.2矿井基本巷道 3
4.2.1井筒 3
4.2.2井底车场及硐室 3
4.2.3大巷 3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3
5.1煤层地质特征 3
5.1.1带区位置 3
5.1.2带区煤层特征 3
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3
5.1.4水文地质 3
5.1.5地质构造 3
5.1.6地表情况 3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
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3
5.2.2带区巷道布置 3
5.2.3带区生产系统 3
5.2.4带区内巷道掘进 3
5.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3
5.3带区车场选型计算 3
5.3.1带区车场的形式 3
5.3.2带区车场的调车方式 3
5.3.3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3
6 采煤方法 3
6.1采煤工艺方式 3
6.1.1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3
6.1.2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3
6.1.3回采工作面参数 3
6.1.5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 3
6.1.6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3
6.1.7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 3
6.1.8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3
6.2回采巷道布置 3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3
6.2.2回采巷道参数 3
7 井下运输 3
7.1概述 3
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与数据 3
7.1.2运输距离和货载量 3
7.1.3井下运输系统 3
7.2带区运输设备选型 3
7.2.1设备选型原则 3
7.2.2带区运输设备的选型及能力验算 3
7.3大巷运输设备选型 3
7.3.1运煤设备 3
7.3.2辅助运输设备选择 3
8 矿井提升 3
8.1矿井提升概述 3
8.2主副井提升 3
8.2.1主井提升 3
8.2.2副井提升设备选型 3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3
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3
9.1.1矿井概述 3
9.1.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3
9.1.3带区通风系统的确定 3
9.1.4矿井通风容易与困难时期的确定 3
9.2带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3
9.2.1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3
9.2.2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3
9.2.3硐室需风量 3
9.2.4其它巷道需风量 3
9.2.5矿井所需总风量 3
9.2.6风量分配及风速验算 3
9.3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 3
9.3.1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3
9.3.2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3
9.3.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3
9.3.4矿井通风总阻力 3
9.4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3
9.4.1主要通风机选型 3
9.4.2电动机选型 3
9.4.3主要通风机附属装置 3
9.5防治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3
9.5.1预防瓦斯灾害的措施 3
9.5.2预防煤尘灾害的措施 3
9.5.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3
9.5.4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3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3
参考文献 3
专题部分 3
1 绪论 3
1.1新桥煤矿巷道支护及设计现状 3
1.2研究的意义 3
1.3巷道围分类方法现状 3
1.3.1锚喷支护围岩分类方法 3
1.3.2围岩变形分类方法 3
1.3.3围岩松动圈分类方法 3
1.3.4煤巷围岩极限平衡区分类方法 3
1.4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现状 3
1.4.1常规锚杆支护设计 3
1.4.2极限平衡区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3
1.4.3煤层巷道围岩预应力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3
1.4.4围岩松动圈锚喷支护设计方法 3
1.5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3
2.1岩层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3
2.1.1分类指标的确定 3
2.1.2围岩分类参数及评分标准 3
2.1.3分类结果 3
2.2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3
2.2.1分类指标的确定 3
2.2.2数据标准化 3
2.2.3分类结果 3
3 巷道支护技术思路 3
3.1巷道支护理论 3
3.2巷道支护技术措施 3
3.2.1应用最新的“三高”锚杆支护技术体系 3
3.2.2围岩注浆技术 3
3.2.3U型棚及全封闭马蹄形刚性支架支护技术 90
3.2.4联合支护技术 91
4 巷道支护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91
4.1运行环境 92
4.2程序流程 92
4.2窗体界面编制及部分程序 92
4.2.1主窗体页面编制 3
4.2.2煤巷围岩分级及支护设计页面编制 93
5 总结与展望 99
参考文献 99
翻译部分 100
A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longwall gateroad roof support 101
Keywords: Coal mine; Roof control; Support; Design 101
1. Introduction 101
2. Current roof support design methods for longwall gateroads 102
3. Geotechnical roof classification of longwall gateroads 102
4. An index of mining induced stress 103
5. Characterisation of installed roof support 3
6. Database 3
7. Design methodology 108
7.1. Introduction 108
7.2. Rock-mass characterisation 108
7.3. Stress index 108
7.4. Design charts 110
8. Conclusions 113
References 113
长壁工作面区段平巷顶板支护设计方法 114
1简介 115
2目前长壁工作面区段巷道顶板支护设计方法 115
3长壁工作面区段平巷顶板地质分级 116
4采动应力指数 116
5顶板支护描述 119
6数据库 119
7设计方法 119
介绍 119
岩体特征描述 120
应力指数 120
结论 123
致谢 125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